疫情下的全国经济行情分析
文章发布日期:2020-03-12
春抚神州,随着冬去春来疫情似乎渐渐得到了控制,但是疫情的全球化却也在愈演愈烈。人们的视线也开始从关注每天确诊数量到关注未来的经济,实体经济在这个期间不可谓不难,更多的企业主、投资人、普通老百姓开始疑问,这样的情况下,我该如何看待现在的经济情况,未来的出路在哪里?我该怎么投资,怎么让家庭资产可以穿越这种意外的突发挑战?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为大家简要的分析一下:
2月23日,在北京召开的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冠肺炎疫情不可避免会对经济社会造成较大冲击。越是在这个时候,越要用全面、辩证、长远的眼光看待我国发展,越要增强信心、坚定信心。综合起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疫情的冲击是短期的、总体上是可控的。为我们当前的宏观经济形势,给出了政策方向。
当然,疫情短期来看对经济社会造成了冲击,面对这种冲击我们更应该学会应对,以史为鉴,以2003年的SARS为鉴,能让我们更加理性的去看待目前的情况。
回顾SARS
2003年SARS的高峰出现在4月,所以2003年第二季度的GDP较第一、第三季度GDP增速分别低了2个百分点和0.9个百分点,增速为9.1%。2003全年GDP增速收于10%。虽有波动,但是长期趋势未变, 自2001年底中国加入WTO以后,中国经济迎来了一波投资与出口拉动的快速上升周期,直到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
从具体产业来看,三大产业受疫情影响增速都有不同程度回落,但第三产业受影响最深,其中住宿、餐饮、旅游、影视、交通运输等与民生密切相关的行业影响最大。同时我们看到,在疫情后的修复阶段,由于第一、二产业更多的可以通过加长生产时间和提升生产效率的方式进行,所以2003年第三季度末增速基本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但第三产业来说,疫情后心理预期修复往往需要更多时间,所以整体消费在四季度才出现缓慢回升。
当下经济情况
从经济增长的角度来看,本次疫情的高峰主要发生在2月即春节黄金周时期,为避免人口大规模流动和聚集,政府采取了居家隔离、延长春节假期等防控措施,因此本应各行各业都热火朝天的黄金周消费基本被按下了暂停键。但疫情也使得全民对防护、医疗救护等的需求激增,虽消耗了真金白银的社会财富,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人们对于医疗健康的重视程度也使得像口罩、医疗、制药等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同样疫情也使得在线教育、云办公、冷链物流等行业得到了快速的市场普及。从一定程度上对冲了疫情对于实体经济的影响。
从一定程度上讲,本次抗“疫”过程抑制了全民的消费空间,却帮助我们很多产业普及和下沉。短期抑制的消费大部分并不是彻底消失而只是时间上的延后。
高频宏观经济指标解析
CPI:
疫情影响下,我们在自媒体上可能看到过天价的口罩、被抢购一空的货架甚至有20多块一斤的白菜,但在政府的快速介入下马上恢复了价格的平稳。更多的人开始关注通胀,关注未来我们的货币购买力。
2020年1月CPI同比增至5.4%,预计2020年上半年CPI维持高位,下半年随疫情和生产恢复逐渐回落。
2019年初CPI不到1%,但当非洲猪瘟出现,我国生猪产业受到影响加上猪周期的存在,CPI在2019年2季度出现不断上升趋势,到2019年9月突破3%的调控红线。当春节因素叠加疫情,一方面是进口猪肉供给的不足,一方面是国内生产企业产能有限,猪肉价格更是出现了更大幅度的上涨。在细分的单类中,猪肉占比CPI的权重大概20%,所以猪价对CPI的边际拉动最大。在不考虑其他变量的情况下,CPI受猪肉价格同比从12月的116%上升到129%。当然其中不乏因恐慌因素,居民提前囤积生活必需品而导致的市场缺口加大。
具体看食品项:
猪肉:疫情冲击下,猪周期会有所延长,原来预期在2020年年中明显回落的猪肉价格,将在高位运行更长的时间或许2020年猪肉的价格都不会有太大的降幅。
鲜菜+水果:受疫情好转的影响边际效应不断减小。气温回暖的季节性因素加上菜果产品本身的生产周期远小于猪肉生产周期,所以菜价和水果价格会随产量增加恢复正常水平。
PMI:
国家统计局和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发布2020年2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35.7%,相比于上月下降14.3%,创2008年金融危机期间38.8%的新低。从构成制造业PMI中的5大类指数看,生产指数、新订单指数、供应商配送时间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和从业人员指数,都有不同程度下滑,其中生产指数降幅最大,远低于荣枯线,处于收缩状态。
2月PMI创新低,反映出疫情对于目前的生产产生了较大影响。从春节对于生产的作用来看,2020年春节假期分布在1月,所以相对于2019年12月,1月PMI有所下滑,属于正常调整。本应在春节之后回升的数据因疫情出现大幅下滑。具体来看,供需两个角度都表现不佳。供给端,生产指数、原材料库存指数处于低位,反映企业的生产能力和生产意愿相对较弱;需求端,新订单数量下降,采购医院不强。
随国内疫情得到有效控制,叠加务工人员返程数量的增加、交通运输恢复后原材料的供给充足,PMI会有一定程度修复。
具体从产业来看
第一产业:
2019年年中沙漠蝗虫灾从最初的东非国家以每天百公里的速度蔓延,经过半年时间数量越发增多,其所影响的国家也在不断增加,从最初的东非国家,沿红海两岸,浸入中东地区并且已到达印度和巴基斯坦。印度作为世界四大粮仓之一,小麦、大米等农作物产量居世界前列。受蝗虫影响,印度农作物2020年产量必然受到影响。国内目前虽未受影响,但防虫防疫形势依然严峻。
当下正值春种时节,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是居民赖以生存的基础物质需求,为避免受蝗虫和疫情的影响,延误春种时机。年初以来包括中央一号文件在内的政策陆续出台,各地区根据实际情况有效的恢复生产。
疫情对第一产业影响的另一个表现就是上游生产资料价格出现不同程度下跌,以铜、原油为例,在疫情暴发的初期,相应的价格都出现了大幅下跌,充分说明目前国内的经济在全球的话语权比重不断加强,对上游原材料价格影响加大。需求端的下降能够影响到上游供给端的价格。
相对应的,疫情最初仅仅出现在少数的几个国家,作为避险资产的黄金在1月份震荡之后出现了上涨趋势。现阶段,疫情不仅仅出现在亚洲,随着欧美国家疫情不断扩大,全球确诊人数的增加,黄金价值更是得到了凸显,达到了2013年以来的新高。对于能源企业来说,在价格下跌的时候会迎来海外并购的新机遇。
第二产业
老基建:
中国经济长期依托于投资的拉动出现了长达数年年均高于6%增长,具体来看其中房地产投资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核心动力之一。房地产投资与销售,不仅仅关系到中国的经济,同时也是我国居民非常关注的方向。
需求端,疫情导致居民居家隔离,原本每年存在的返乡置业和基于改善性的住房需求被限制。供给端,售楼处关闭导致楼盘无法销售,但新的销售模式也在兴起,恒大等地产商开始网上看房并进行了大力促销,以缓解流动性压力。根据克而瑞数据,2020年2月1日至15日,40城新房销售面积44.3万平,同比下降86.6%。其中,一线4城销售面积8.8万平,同比下降74.6%;二线16城销售面积25.2万平,同比下降86.2%;三四线20城销售面积10.4万平,同比下降90.9%。
疫情终将会过去,春天已悄然到来。长期的居家隔离,居民对于住房需求也产生了新的需求。对于现有住房的面积、结构或者私密性都有了更多思考,疫情后能够看到对于住房会有新的增长点。
房屋基本需求改善:春节作为中国人的传统节日,是一家人团聚的时刻也是家庭人员数量最多的时刻,人均住房面积被分摊,体验感和私密性无法达到保障,产生换房需求。同时,每天需要通风消毒,对于房屋的建筑格局也更偏向于通风便捷,南北通透的建筑格局。
基于配套设施的需求改善:居家隔离、小区封闭,每户两天只能出来一人,为减少感染的风险,多数居民在选择外出消费时,多选择距家近、环境好的大型商超。所以对小区的内部物业和外部周边配套提出了更高要求,当然更包括小区周围医院等的配套。
新基建:
最近几年经济步入下行区间,叠加疫情影响,为确保经济经济平稳运行,在原有基建的基础上,国家旗帜鲜明的提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包括5G基建、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际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
中国过去很长时间是提前基础设施建设的受益者,不仅经济本身得到了发展,城镇化、现代的提升也提高了居民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当然,这类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现阶段国家主动调整投资方向,在完善传统基建的基础上大力发展5G、特高压等新基建,以再次改革的勇气推动经济增长,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新的基础设施更加的是服务于产业和人口。
第三产业
危机中,危与机并存。在餐饮、旅游等行业受疫情影响的时候,基于互联网的线上教育和线上娱乐得到了快速发展,用户注册量和在线量激增。
开学延迟,大量学生无法返校上课,催生线上教育需求激增。目前是线上教育流量的红利时代,无论是官方平台还是各大教育机构都推出了线上免费视频课程,推行“停课不停学”的模式。基于免费的模式,互联网教育平台能够在该阶段低成本的获得用户,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线上教育的习惯,为以后线上教育的发展积累了大量的用户。
疫情对于社会、产业的影响是短期的,但是带来的产业格局变化却是深远的,尤其对于我国医疗体系。本次疫情,凸显出我国医疗体系中,基础医疗机构操作中存在披露不及时、应急速度不够的问题。相对于应急体系发达的美国、日本,还存在差距。美国、日本所有的突发事件是由总部门管理,负责下属机构的协调工作。而我国目前沿用单一灾害单一部门处理,消防、公安、医疗之间的协调性不够顺畅。所以,未来多部门的协作与沟通是一大突破点。
疫情对于当下医疗体系产生新考验和改革方向: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法制建设:无论疫情是否来源于野生动物,但能确定的是野生动物的贩卖并没有停止,造成的不仅是生物资源的损失,还有经济损失。把生物安全纳入到国家安全体系,系统规范野生动物保护法完善,提升国家生物安全治理能力。
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与救助制度:完善应急医疗救助机制,在突发疫情等紧急情况下,确保医疗机构先救治、后收费,并完善医保异地即时结算制度。对于特殊群体,有针对性的免除医保支付目录、支付限额、用药量等限制性条款,减轻困难群众就医就诊后顾之忧。
当下时节,全球因疫情不确定性增加,国家原油、各国股市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异动,甚至是最近几年、几十年的价格低点,股市、期货市场的避险情绪的提升,投资者转向债券市场,债券市场的火爆进一步推高了债券的价格上升。同时,从企业端来看,车企因供应链问题,缺少的零部件导致其被迫停工停产。对于餐饮、酒店、旅游等行业,需求端的不足导致其现金流出现危机,但拥有强大市场实力、资金实力的企业会在这一次危机中,更多的化危为机,提升自己的企业价值和市场份额。冷链物流、新能源、5G、大数据产业和轨道交通等新基建会有新的机遇。
上一条新闻:国常会:抓紧出台普惠金融定向降准措施
下一条新闻:金融政策密集落地,精准发力战疫情稳经济